核心提示:以免费送健康的名义认识老人后,保健品推销员发现老人容易上当,他们不再推销保健品,改以投资的名义诈骗。家住市南区徐州路的刘女士,在两年多时间里共被诈骗了210余万。昨天,记者在香港中路派出所见到了诈骗了86岁刘女士的3名犯罪嫌疑人,他们已将骗来的钱挥霍一空。
儿子带着母亲来报警
去年11月份,刘女士在儿子的带领下,来到香港中路派出所报警,老人称被一家保健品公司的员工诈骗。据老人的儿子介绍,这一年来老人频繁跟他借钱,起初他们并没有在意,可随着老人借钱频率的增加,儿子开始担忧,跟母亲交谈后得知,老人借钱竟然是为了给保健品公司投资,而且这两年多的时间里,老人不断地汇款,却从来没有收到过分红。儿子查看了老人的汇款记录,发现老人在两年多的时间竟然给十几个账号汇出总计210余万元。
免费观光后不幸“中招”
接到报警后,民警立刻展开调查。刘女士是在2011年6月份参加了北京一家保健品公司组织的免费观光活动,参加活动期间,该公司还给每名老人发放了一份价值1000多元的保健品,并且留下了每名老人的联系方式。两天后,刘女士在家接到了保健品公司打来的回访电话。得知刘女士开始使用保健品后,打电话的人开始宣传新推出的高效保健品,他们称这款产品不仅是心脑血管病的克星,吃了后能激活人体细胞,补充能量和营养,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、抗氧化、延缓衰老和增强人体活力的功能,非常适合老年人使用,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。经过一翻“洗脑”后,刘女士又花1000多元买了一个疗程的保健品。 从卖保健品到投资诈骗 2011年6月份到2011年年底这段时间,刘女士经常接到该保健品公司打来的电话并购买保健品。发现刘女士比较好骗,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开始变本加厉,他们称年底公司搞活动,只要在活动期间投资该公司,投资人就可以免费试用相应价格的保健品,而且每季可以获得10%至30%不等的分红,在第四个季度返利时将本金返还。既能保健又能投资,刘女士轻信了对方的话,当天就汇了8万元。
眼看老人一步步掉入陷阱,该公司的工作人员频繁诈骗。期间,刘女士也曾怀疑过,但一旦老人停止汇钱,对方就称不追加投资,老人之前投的钱都要不回来了。为了要回投资的钱,老人只能不断借钱继续投资。“老人开始并没有跟儿子借钱,而是先向亲戚朋友借,后来别人都不借给她了,老人才跟儿子要钱,这才让这起诈骗案曝光。”民警告诉记者。
破案 >>> 半月蹲守抓到犯罪嫌疑人
为了尽快破案,民警兵分多路展开调查。他们根据刘女士的汇款账号发现,这些账号的开户行和提款地都在吉林省,民警顺着线索来到吉林,最后查到这伙人多在吉林白城县活动。经过近半个月的蹲守,市南警方在白城县一农村的出租房内抓到了薛某、李某和袁某,3名犯罪嫌疑人都是25岁左右。
据李某介绍,他们三人都是通过招聘会进入这家保健品公司的,经过培训掌握了电话推销的方法,他们随机拨打公司收集上来的电话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,发现刘女士比较好骗后,三人干脆离开了公司,利用自己的私人电话诈骗刘女士,而他们给刘女士的汇款账号也不再是公司的指定账号,而是自己的私人账号。
目前,3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刑事拘留,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。
警方提醒 >>> 骗子善用感情攻势
警方表示,据公安部门抽样调查统计,涉案类诈骗从被害人性别上看,女性占70%以上,从年龄上看,中老年人超过70%;从青岛的诈骗案例看,被害人仍以中老年人为主,女性占45%,但也有被害人为中青年高级知识分子。民警提醒市民,现在儿女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很少,有些儿女几个月都不回家一趟。那些推销者正是利用这一点,对老人们频频发起感情攻势。他们个个嘴巴甜如蜜、嘘寒问暖,耐心倾听老人们的诉说。如此一来,老人自然就把他们看成比儿女还要可信的人,上当受骗也就不出意外了。
对话 >>> 钱花光了就去骗老人
记者:你们是怎么从推销保健品变成诈骗的?
李某:因为发现这个老人好骗,而投资诈骗能弄到更多的钱。
记者:如何让老人相信你们?
李某:先利用保健品拉近与老人的关系,再逐步诈骗,钱到了我们手里,就由不得她信不信了。
记者:两年时间骗了210万元,你们不害怕吗?
李某:害怕,但是这个来钱容易,一个电话就能弄到几万块钱。
记者:想要骗老人骗到什么时候?
李某:原本想骗几次就算了,可是每当把钱花光,就又忍不住继续去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