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新闻网 > 新闻中心 > 青岛新闻 > > 正文青岛天气 青岛挂号 违章查询 

市民打车不用嘀嘀被嘲笑落伍 的哥挤兑一路

来源:青岛晚报-- 2014-02-10 13:34:12 字号:TT

    用打车软件打的,司机一次可得10元“回扣”,乘客也可少支付10元,这段时间,“嘀嘀”和“快的”竞争风生水起,也引发了出租车市场的新变化。昨日,市民刘先生向晚报热线82860085反映,他上午打车时因为没有使用打车软件付款,一路上遭到了的哥的挤兑,心里特别不舒服,而且的哥在行车途中不断查看手机的行为,也让他对行车安全感到担心。

    诉苦

    不用软件被嘲笑落伍

    昨日上午,刘先生因为要到火车站接朋友,便打车从山东路的家中出发。一上出租车,的哥就询问他是否使用打车软件,得知刘先生并没有使用后,的哥明显表现出不满情绪,甚至挤兑说“你太落伍了,连个打车软件都不会用”。本来打车图个便利,谁料到花了钱反而受人挤兑,刘先生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刘先生上网一查才发现,原来现在各大打车软件都给补贴,的哥每趟车可以多赚10元钱,“虽然的哥有补贴,但也不应该这样对待乘客,而且在行车途中,的哥总要看手机也很不安全。 ”记者调查发现,越来越多的市民反映,出租车司机喜欢用打车软件,高峰时期不用打车软件叫车,个别空车司机甚至不会停车。

    的哥

    一个月能多赚几百元

    海博的刘师傅告诉记者,目前“嘀嘀打车”和“快的打车”都在给的哥补贴,只要乘客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车费,的哥每一单都可以获取10元钱,如果是跑短途的话,一趟差不多能挣两倍的钱,所以的哥都喜欢拉用打车软件的乘客,“使用打车软件,乘客也能获得十元钱补贴。而的哥用上打车软件,一个月能多赚好几百元呢。 ”

    “去年底,我用的一款打车软件加大了奖励幅度,不但我推荐的乘客使用了,奖励我10元,如果乘客20天里使用了3单,再奖励我20元,乘客也能获得10元。”中青出租的李师傅介绍说,可能个别的哥心情太急切了,导致推荐时态度不太好。中青出租的王师傅认识的一对夫妻档,最多一个月两人能赚到近千元补贴。

    乘客

    同时用两个软件划算

    记者调查发现,不少市民使用打车软件,一般一天只使用一次优惠,省去了10元打车费。但也有部分市民表示,若同时下载两个打车软件,甚至可以免费打车。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,“如果你要去一些比较远的地方,原本要花三四十元,但如果用两个软件分别打车一次就可以节省20元,距离较远的可以分成几段多次打车,几乎可以不用花钱。 ”

    目前,使用打车软件主要是年轻市民。 “同事有一次从栈桥打车去李村,一共打了三辆出租车,只花了三四元钱。 ”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,原先他身边只有两个年轻同事用了打车软件,过了春节回来上班,发现身边比较熟悉的20个同事中,已经有12个装了这种软件。

    管理

    态度不好将面临罚款

    记者咨询市运管局得知,目前全国都没有对于打车软件的管理规定,青岛相关规定也没有对于打车软件的相关规定。但如果的哥在使用打车软件时,出现拒载等行为,乘客取证后仍可举报。而对于的哥开车时使用手机而影响安全的问题,则需要由交警处理。市交通稽查支队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,乘客是否安装打车软件是自己的权利,如果出租车驾驶员因为推荐不成功而对乘客的服务态度不好,指手画脚甚至出现肢体冲突,乘客可以取证后投诉,一经核实,驾驶员将面临50元到100元罚款。

    新闻延伸

    “优惠午餐”能吃多久?

    自2013年中期打车软件大规模出现后,市场一直处于火热的竞争状态。为了抢夺更大的市场份额,“嘀嘀打车”和“快的打车”分别于2014年初启动大规模推广活动,投入数亿资金“返现奖励”,乘客若使用软件规定的支付渠道如微信支付及支付宝付款,即可享受到每单十元的优惠,出租车司机也将同时获益,在原本车费基础上额外获得10元到15元不等的奖励。

    目前最流行的打车软件为腾讯的“嘀嘀打车”以及阿里的“快的打车”,分别采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。两款软件均投入数亿资金推广,对乘客及的哥进行补贴。但两者每天的补贴都有限额,像“快的打车”,的哥每天限额5单,每单从之前优惠10元涨到近期的优惠15元,乘客每天限额2单,每单优惠10元;而“嘀嘀打车”,的哥每天限额5单,每单优惠10元,乘客每天限额3单,每单优惠10元。

    去年12月,腾讯已向“嘀嘀打车”注资1亿美元,这是继4月注资约2500万美元后的第二轮投入。今年1月,支付宝钱包和“快的打车”联合宣布,在原有投资的基础上,再投5亿元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。业内人士指出,打车的“优惠午餐”能吃多久,既要看市场变化,又要看各地交通运管部门的 “新政”。(记者 吕晓坤 张译心)

更多
-

-

相关阅读青岛新闻

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...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