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上午9时,江苏江阴苏南码头,伴随着起航信号的发出,搭载着“蛟龙号”的向阳红09船缓缓驶离海岸正式开始113天的科考航行。继过去4年成功完成3000米、5000米、7000米深潜试验后,“蛟龙号”将由深潜试验正式转向应用,其中1名女科学家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深潜员。
“之前‘蛟龙号’只有潜航员、设计人员、加工制作人员下潜,这次它将会有乘客。 ”航次总指挥刘峰告诉记者,这次“蛟龙号”母船一共搭载了97名工作人员,第一航段就有15名科研人员参与,而这来自天南海北的科学家,也将成为“蛟龙号”的首批非专业“乘客”。潜航员付文韬介绍,“乘客”队伍中还有一名女性,是来自同济大学的老师,主要负责海洋生物领域的研究,这次在南海的科考中,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名“蛟龙号”女乘客。
“这次的任务难度可以说远远高于去年。 ”据潜航员付文韬介绍,在海底有一些具体的科研目标,比如海底沉积物的获取,海底海水样品、生物样品、矿物样品的获取,海底地形地貌摄像拍摄,都需要靠主驾驶去操作,难度提高很多。
这次“蛟龙号”也将面对全新的地形,之前深潜“蛟龙号”多选择平坦海底进行作业,但这次要在海山中间展开科考任务,“蛟龙号”不仅要深入海底,更要在海底“爬山”。“这次要主动找海底的火山中央地方,进行科考任务,任务更难一些。 ”
刘峰告诉记者,113天的科研任务主要分为三个航段:首先从江阴到达南海海区,一方面试验“蛟龙号”的长极限定位系统,另一方面实行南海深部科学研究计划。 “后面两个航段分别在东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,其中东北太平洋是多金属结核矿区,我们国家在那里有一个 7.5万平方公里专属勘探权的矿区。 ”据了解,“蛟龙号”将会在选定地方进行下潜,对这5000米的海底选择一小区进行剖析。 ”在海底“蛟龙号”将负责相关视频、图片资料的采集,在太平洋海底拍摄“大片”,而这一航段预计需要40天时间。(记者 王晓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