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新闻网 > 新闻中心 > 青岛新闻 > > 正文青岛天气 青岛挂号 违章查询 

揭秘黄岛大场海蟹:吃蛤蜊喝鲜水 肥美黄多(图)

来源:大众网-- 2013-08-28 09:09:37 字号:TT

    食物 虾蟹混养关键得防误食

    赵庆帅告诉记者,现在人工养殖条件下,每亩水塘大约能产出300多斤蟹子,这一个9亩的池塘大约能产出3000斤。要把这一池塘的蟹子全都养大,充足的食物是关键。青岛的梭子蟹爱吃小鱼、小虾、小蛤蜊,到了母蟹子上市前,还会给它们加点营养,比如说海虹、海肠之类的。“我发现青岛的蟹子特别爱吃青岛的小蛤蜊,每次喂它们蛤蜊的时候,蟹子吃得都很欢,而且长得也快。”

    原先养殖海蟹都是专池专用,一个池塘里全是蟹子,后来他们慢慢摸索出一个立体式养殖模式。“这个池底除了螃蟹,还养了很多车虾(竹节虾)。”赵庆帅说,在蟹苗长到一定程度后,开始在池子里撒上虾苗。因为虾比蟹子长得要快,如果跟蟹苗一起放养的话,率先长大的虾会吃个头尚小的螃蟹。而蟹子长大后再放虾苗,蟹子也会吃虾,所以为了防止螃蟹误食“同居”的虾,养殖户必须保证螃蟹都吃饱饱的。“每天下午,养殖户会撑着小筏子到池塘里撒食,一天大约要喂400斤,现在有专门卖螃蟹食物的商贩,定期给养殖户送货。”赵庆帅说。

    记者赤脚走进池塘,轻轻晃动一个渔网,能明显感觉到一只只小虾碰腿。“现在个头还有点小,上市还得过段时间。”赵庆帅说,与车虾一起混养不仅提高了池塘的利用率,还增强了蟹子和车虾的体质。“蟹子追着虾跑,蟹子壮了,虾也壮了,双赢。”赵庆帅说,他们池塘养殖的车虾要比市场上常见的虾更好吃,虾壳坚硬肉质饱满细腻,售价自然也高不少。“这种车虾收购价一斤60元左右,到市场上就更贵了。”赵庆帅说,但即使这样仍是供不应求。

    艰辛 120天“米粒”长成四两

    赵庆帅的父亲赵玉琢养螃蟹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了,虽然螃蟹池子是儿子置办的,但真正的养蟹人还是他。赵玉琢告诉记者,青岛的水温比南方要低,本地的梭子蟹生长周期也相对较长,120天左右。

    每年“五一”前后,养殖户开始在池塘里撒蟹苗,那时候的蟹苗都是一个个像大米粒大小的小家伙。大营村养殖户的蟹苗多是从日照购进的,多年的培育保证了蟹苗的品质。每个池塘多会投放数以万计的蟹苗。

    然而这些蟹苗中只有不到一半的数量能够顺利长大成蟹。赵玉琢告诉记者,蟹子是甲壳动物,它把坚硬的盔甲都穿在外面,虽然保护了脆弱的内脏,却也束缚了个体的生长。“褪壳”是蟹子生长的必经之路,蟹子每长大一点都要更换一次外壳,直到最后长大成熟。然而看似普通的褪壳,对蟹子来说却充满了风险。“蟹子褪壳后换的新壳柔软脆弱,如果这个时候受到外力碰撞或者别的螃蟹蟹钳的刮擦,很容易出现死亡。”赵玉琢说,所以养殖蟹子不是越密越好。

    赵玉琢说,为了照顾这些蟹子,他每天除了按照潮汐规律更换海水、定点喂食之外,每晚都要守在蟹池边上。记者注意到,池塘边上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小屋,屋里没有通水通电,但他就是在这里看守蟹子四个月,尤其是到了蟹子成熟前的关键

    时期,老赵更是不敢有丝毫放松,经常半夜起来查看情况,防止蟹子在上市前有什么闪失。

    经过4个月的精心呵护,一只只原本如米粒大的蟹子长成了三四两重的大家伙,而看管了一个夏天的老赵却瘦了10斤。“看着蟹子一个个又大又肥了,打心眼里觉得高兴,总算没白忙活。”

    体验 脱衣下水一网捕上6只

    了解了养蟹人的艰辛,记者准备亲自下水打捞一次螃蟹,体验一下养蟹人的不易与收获的喜悦。大营村村民赵进然跟着赵庆帅和记者一起下了水。

    “这个网眼的大小都是有讲究的,不能太大,大了网不住几只蟹子,即使网住了也很容易逃脱,网眼也不能太小,不然把一些还没长大的蟹子捞上来了,就算重新再放回池塘,对这些蟹子的蟹壳也是一种伤害。”赵玉琢在岸边讲道,除此之外,蟹子上市也是阶梯样的,先是最先成熟的公蟹子,还有一些“二母蟹”,后面才是母蟹子上市,所以捕捞时要非常讲究。

    除了网眼,拖网构造也比较特殊。网子的上沿用一条带浮漂的绳索穿起,下沿也用粗绳索穿过并始终压到水底。赵玉琢介绍,在捕捞时螃蟹都躲在水里企图蒙混过关,所以拖网必须从水面覆盖到水底,而且蟹子的胆子很小,所以拖网的时候要慢,要不留死角,一旦不成功就不要在同一个地点下网了,因为附近的蟹子早就转移了。

    掌握了这些要领,记者跟赵庆帅和赵进然开始拉网捕蟹子。刚往里走了两步,池水很快没到了胸口处,脚底除了偶尔有虾碰腿外,没有出现记者事先担心的被蟹子夹脚的“险情”。“你真是想多了,要是出现螃蟹夹脚的情况,这一池子得至少有1万斤以上的蟹子才行。”赵庆帅笑着说。

    记者等三人先尝试着在池边浅水处展开10米长的拖网,然后以岸边规定拖网的地点为圆心,在池塘里兜了一个半圆,结果拉上网子来一看,连个螃蟹腿都没有。

    岸上的赵玉琢重新指导了一下技术要点,记者等三人又重新尝试了一下,果然在拖到岸边的渔网里发现了梭子蟹的踪影。6只个头差不太多的蟹子被困在渔网里,蟹钳蟹腿拼命挣扎着,嘴里还在不停吐着泡泡。“一只三两多,还不算太大。”岸边的赵玉琢看到记者等人的捕捞后边笑边摇头,“看来还是太嫩啊,我们一下能弄上百十斤。” 

    口味 本地蟹子口感更细腻

    赵玉琢告诉记者,这两年青岛的螃蟹市场有被外地螃蟹挤占的趋势,外地蟹子有本地蟹子不能比拟的较短生长周期和较少的生产成本,但本地蟹子也有外地蟹子无法比拟的优势,那就是口味。

    “南方的蟹子多数都是海捕的,虽然体格比较健壮,但品质不能保证,他们的蟹子生长周期短至少半个月,肉质比咱本地的蟹子要松不筋道,味道也没有本地的鲜美,这个常吃蟹子人一对比就能吃出来。”赵玉琢说。

    赵玉琢掰开一只自家养殖的生蟹子让记者看,蟹壳里的蟹肉已经几乎顶盖了,白嫩的蟹肉让人看了垂涎。“南方的蟹子说是海捕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海捕,严格的说算是大范围散养,他们的蟹子产量大,但是肉质偏咸。”

    由于本地蟹子独到的鲜美,收购价格自然要高过外地蟹子一筹。“现在三两左右的收购价在40元左右,到市场上能卖到六七十元,个头再大点的收购价在五六十元,市场上能卖到七八十元一斤,比远道而来的南方蟹子要贵不少。”赵玉琢说,即便是这样,他家的蟹子基本是早早被人预订光了,客户基本都是周边的海鲜酒店,真正等成熟后流向市场的数量并不太多。

    记者调查

    青岛海蟹养殖市场缘何日渐萎缩

    自8月中旬,岛城的水产市场里开始大量上市螃蟹,然而记者在连日的走访中却发现,市面上销售的居然绝大多数是外地的螃蟹。本地海蟹养殖市场为何日渐萎缩?对此,记者进行了调查。

    养殖成本年年提高

    除了面临着南方蟹子挤占市场以及本地海捕蟹子的争名,岛城本地的螃蟹养殖还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养殖成本的提高。

    养殖户赵玉琢告诉记者,从承包池塘开始,整个螃蟹养殖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成本都在增加,平均到每只三两重的蟹子上的成本有十多元,几乎与收购价持平。“忙活了四个月,基本上挣不到什么钱,幸亏还有一池子虾撑着。”赵玉琢说。

    养蟹成本逐渐提高,但蟹子的产量却不增反降。“这个饲养密度是多年来摸索出来,一旦随意改变就会出麻烦,这基本上就把蟹子的总产量定住了,但是现在海水的水质已经不能跟前几年比了,蟹子的亩产量我感觉比往年少了不少。”赵玉琢说。

    在现实的压力下,年轻的赵庆帅没有继续靠在养殖池上,而是早早地转行搞起了建筑工程。“这些池子就像是我们地里的庄稼一样,收成不好了可以干点别的,但毕竟这是根,不能不要了。”对于儿子的选择,赵玉琢表示支持,但他还是愿意坚持守候在养殖池塘的旁边。

分享到:
-

-

相关阅读青岛新闻

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...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