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新闻网 > 新闻中心 > 青岛新闻 > > 正文青岛天气 青岛挂号 违章查询 

致青春:高考年代秀 有梦有泪有疯狂

来源:青岛新闻网-- 2013-06-09 12:21:17 字号:TT

   

1994年8月27日,三峡坝区移民黎开英的儿子望军,以651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。摄影/周国强

    【高考年代秀 之 90年代】

    受访人:曹先生

    高考时间:1994年

    高考心念:高考只是一场考试,不要赋予太多的重负。

    寄语学弟学妹:一定要活出你那个年龄应该的状态。

 

    高考夺魁的独门秘诀:不做课外题

    “高考对于我来说,只是一场考试,没有熬夜,没有题海,更没有心理负担,心态平和地就过来了。”如今在青岛一家网络公司任高管的曹先生,讲述自己在1994年参加的那场高考时这样说。不过,他取得的高考成绩还是非常理想,在河北省保定市,他是全县高考成绩第一名。

    为什么没有经过“三更灯火五更鸡”的寒窗苦读,一样可以高中魁首?曹先生说,其实,学习方法非常重要。

    “我不做题,不买复习资料,不做模拟试题,除了学校每周一次的测试,自己从来不找题做。”曹先生的学习方法透着“另类”,那么,究竟该怎么学习呢?他的秘诀是:“我只看书。”

    曹先生所说的“看书”,其实就是学课本。“高考中所有的知识点,其实都分布在课本之中。把课本学通了,学透了,学的精熟了,其实不用再弄那么些复习资料。高考试题中超出课本范围的内容,比例极少,即使这些超出内容,只要把课本钻研透彻了,一样可以融会贯通,举一反三。”

    曹先生说,自己并不是多么聪明的学生,也比较好玩,上小学时,老师教了“1+2=3”,他就不会“2+1=3”,小学毕业时,三门加起来考了100分,上了个非重点初中。但他发现,自己上初中后,小学的难题变得迎刃而解;上高中后,初中的难题也成了“小儿科”。那么,高中怎么办?自己能不能抢先登高一步,占据制高点?

    他发明了自己的学习方法:把自己想象成老师,想像成编写教材的人,“我就会想,他为什么要设计这一段内容?每一章、每一节、每一页都有哪些脉络和关联?一道题,有几种变形和延伸?”用这种方法,他把课本的脉络、主题和构架全部吃透,逐渐把课本“看穿了”。

    从高一时,他就锻炼这样一种本领:领悟教材,精读深思,融会贯通。晚上睡觉之前,他会想象有一页教材展现在自己的眼前,它有哪些段落,哪些插图,那些章节标题。每天把一页教材想熟记会,不算难吧?日复一日,坚持不懈,整本书都会“印”在自己脑子里。同学们为某道题争得面红耳赤,他往往在旁边淡淡一句:“这道题在数学课本第几页,你们查书去吧。”就让别人目瞪口呆。

   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,博学杂收不如专精一卷。

    “学习中还要注意的一件事是,不要犯同样的错误。要滚雪球,知识越凝聚越多;不要摊大饼,越摊越薄,按下葫芦起来瓢。”曹先生说,课本上就是那么些题型,那么些变化,做错了的题,一定要想通想透,下次绝不再错,这样,你的知识盲点就会越来越少,直至趋近于零。

    曹先生发明了这套学习方法后,高一是试验期,在全班考了10名左右,高二高三,每次都能考到前三名,经常是第一名。“我每次考试的时候,老师都不会让我在下面考试,让我到讲台上去考,为什么?因为老师怕别的同学抄我的。”

    人人都在拼命做题,看他很轻松,都不理解:不做题怎么能学得这么好?

    “我一直认为,我们对课本都没有学得很透彻,然后就去做题了,这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提升到理论的层次。如果反过来,你用理论指导实践,这样就不会太盲目。”有句话叫:把书从厚读到薄,再从薄读到厚。在他看来,第一句是说对课本的精研深入,第二句是说掌握精髓后的发散思维、拔高跨越。

-
-

-

相关阅读青岛新闻

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...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